看!这个煤矿的工作方式变了

2025-01-06 16:49:48    来源:中国煤炭报    

无人驾驶卡车驰骋于矿山道路,航测无人机在采场上空翱翔,卡车智能调度系统精准规划运输路径……近年来,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加快智能化建设步伐,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煤炭开采融合,带动矿工工作方式变革。

卡车司机变身安全员

2024年12月3日9时,黑岱沟露天煤矿运输队卡车司机温利军和往常一样来到采场南部的无人驾驶作业区。温利军是一名拥有17年驾龄的老司机。当天,他以安全员的身份,对即将运行的无人驾驶卡车进行点检。

“我驾驶的卡车是第一台进行无人驾驶改造的,我也因此从卡车司机变为安全员。”温利军围着卡车巡视一周,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他曾驾驶过4种不同型号的矿用卡车,见证了露天煤矿运输的巨变。

点检完毕后,温利军与同事一同返回智能无人运输集控中心。

“想当年,我们是名副其实的‘铁人’司机,一个班8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度过,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懈怠。”温利军回忆道,采剥、排土、采煤、破碎,往返一趟6.8公里,一个班要跑20多趟,还得在200多辆车中灵活穿梭。

“特别是大夜班,简直是煎熬。”一旁的同事康志强插话道,两人相视一笑,默契中是对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共鸣。

如今,矿用卡车装备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4D光场感应系统,仿佛拥有了数双敏锐的“眼睛”。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V2V(车与车)物联通信则成了它们的“神经网络”,使得驱动、转向等操作精准无误。

“这样的技术革新让我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革。”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管理中心经理王国强走进智能无人运输集控中心,加入了他们的对话,“在这些高科技的加持下,卡车能够自主完成装、运、卸全过程作业,既安全又高效。”

望着屏幕上井然有序的无人驾驶卡车,温利军感慨道:“现在,我们不再是单一的司机了,还是智能运输的守护者。劳动强度减轻了,心态更放松,能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

目前,黑岱沟露天煤矿已完成51台无人驾驶卡车的改造和部署工作,实现三编组无安全员常态化运行。

2024年,黑岱沟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卡车累计运行7231.4小时,拉运7.4万车,完成剥离量749.5万立方米,运输里程31万公里,形成了国内最大规模、最大吨位、最先进的露天煤矿无人运输作业系统。

布孔工研究起钻孔设计

露天采矿的第一步是爆破,而爆破的关键在于布孔作业。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采场1075平盘,布孔工贾广前正在给年轻职工讲述他与北斗导航系统的不解之缘。

“以前布孔可真不容易!”贾广前拍了拍腰,笑着介绍道,2016年以前,职工每天清晨都要扛着绳子,带上测量工具,徒步穿梭在矿区的每一个角落。“人拉绳、步丈量、石头标记”,这套老办法虽然简陋,却是布孔工的专属技能。

“那时候,一天下来,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布孔工王荣在一旁补充道。他们四人一组,两两配合,一天至少要步行8公里,标记出500个孔位。风吹日晒,雨淋雪打,身体的疲惫和腰椎间盘突出成了他们无言的勋章。

“最头疼的是,好不容易标好孔,一遇到车碾、水冲,或者是电缆不小心剐到,孔位就偏了。”贾广前说,孔位偏差不仅意味着穿孔不精准,还直接影响到爆破效果。大块岩石多了,采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就大打折扣。

这些难题在引入北斗导航系统和卡车智能调度系统后得到了解决。

“现在,咱们可是高科技工人了!”贾广前指了指不远处的钻机介绍,“每台钻机都安装了北斗定位仪和操控屏幕,只需在电脑上输入坐标,绘制好布孔图,一键发送到钻机,钻机就能自动定位,精准打孔。”

如今,职工两人一组,两三小时就能完成以前一天的工作量,而且布孔精度大幅提高,再也不用担心外力干扰导致孔位偏差了。

“最让我兴奋的是,爆破设计和布孔成为一体。”贾广前说,“我现在不仅学钻孔设计,还梦想着有一天能亲手设计出爆破图纸,转化成钻机上的‘孔位地图’,那才真正实现了‘一键操作’!”

调度员几分钟就能完成工作布置

黑岱沟露天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如同整个矿区生产组织的“大脑”,上联准能集团生产指挥中心,下接各生产科队,横向还需协调设备维修中心与选煤厂。

王国伟是调度指挥中心的一名调度员。昔日,他电话、对讲机、笔记本不离手。电话接收上级总调指令,对讲机协调生产现场、维修以及下游洗选,笔记本则用于随时记录发生的情况。每天,他都要根据生产任务和设备状况精心计算车铲匹配数据,再下达生产任务。他平均每天接打电话50余个,通过对讲机发布指令200多条。日复一日,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然而,即便如此努力,信息遗漏仍有发生。这让王国伟倍感压力。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推进,黑岱沟露天煤矿以卡车智能调度系统为基石,开发了一套集生产指挥、生产联动、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调度系统。这套系统融合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三维矿图技术,构建出一个能够实时分析并优化调整生产组织的决策支持系统。

如今,王国伟坐在电脑前,只需轻点鼠标,工作面、设备位置、运行状态便一目了然。几分钟内,他就能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布置,效率大幅提升。生产与检修信息同步共享,设备维修中心根据设备状态及时响应,维修保养工作有条不紊。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设计出最优调度方案,省去了人工计算,使决策更加科学、快捷。生产数据自动录入汇总,报表一键生成,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比对,异常数据的优化调整也更加灵敏、及时。

面对这些变化,王国伟感慨万千:“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现在,我才真正感觉自己是一名现代化产业工人。科技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智能,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向南

来源:中国煤炭报1月4日二版 原标题《这个煤矿的工作方式变了——走进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 责任编辑:鄢丽娜

编辑:张莹

[责任编辑:赵远航]
关于我们
中安传媒・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官方网站。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宣传平台,是各地、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舆论监督平台,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平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安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龙宇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464483
传真:010-64464483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