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2025年是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煤矿是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的重点领域。如何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找准煤矿安全生产之“本”,攻克阻碍安全发展之“坚”?我们将分三期,呈现不同产量规模、不同所有制煤矿企业负责人的想法和做法。
01
补齐承包单位安全管理短板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安全副矿长 王小军——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1996年投产,年生产能力3400万吨。
一年多以来,黑岱沟露天煤矿积极落实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仍是我矿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的瓶颈。
黑岱沟露天煤矿严格落实《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认定露天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情形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明确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定期对承包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做到依法合规生产。目前,共设有外委剥离承包单位2家,分别为(一标段)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二标段)贵州开源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均负责上部黄土剥离工作。
负责黄土剥离的承包单位作业范围广、人员流动性大、作业环境复杂。做好这项工作是保证我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我们瞄准治“承包单位安全隐患问题”之本,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之坚,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举措,推动安全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构建承包单位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我们严格承包单位准入标准,将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准入的必要条件,对承包单位从业人员健康、安全资质、管理水平、技术技能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准入承包单位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能力。
我们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常态化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开展理论实操考核,进一步检验培训效果,切实增强承包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升操作技能。
我们通过明确承包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承包单位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将安全表现与市场准入挂钩,坚决将不合格的承包单位纳入失信黑名单。
二是强化承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
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和流程,强化对承包单位作业现场开展巡查检查,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同时充分利用安全信息系统,加强对设备运行、人员行为、高风险作业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质效。
我们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按照“五定”原则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形成信息系统“录入—整改—复查—验收销号”完整链条,实现闭环管理。
此外,我们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企地衔接联动,建设专业应急队伍,配备完备的应急装备物资,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应急响应。
今年,黑岱沟露天煤矿将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强化现场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高承包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罗晓敏整理)
02
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中国大唐能投国源矿业公司龙王沟煤矿党委副书记、矿长 于进——
龙王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是中国大唐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处千万吨级井工矿,2020年投产,年生产能力1500万吨。
去年是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隐患攻坚年”阶段。龙王沟煤矿以“严肃问题隐患调度统计、考核通报、反面警示,严格问题隐患过程管控、闭环整改、效果评估”为工作主线,全面组织开展问题隐患大起底、大梳理、大整治,实现一般问题隐患整改合格率达100%、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今年是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基固本年”阶段。综合去年工作情况来看,龙王沟煤矿职工素质、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现状与公司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今年,龙王沟煤矿积极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分类提升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知识储备和履职能力。以“业安融合”为基础,进一步整合现有管理资源,发挥安全和技术管理的互促互补作用。
在职工素质提升方面,龙王沟煤矿打造了“三功两素”(知识功底、专业功力、技能功夫,身心素质、职业素养)提升活动,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时要求做到与职工知识新需求、业务发展新实际、人力资源新态势相结合,丰富培训方式、大兴学习之风。利用视频讲解、对比解读等多媒体教学方式,组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场景代入式培训,强化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软硬件配置,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升岗位正规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履职能力提升方面,龙王沟煤矿以点带面完善全员责任体系,聚焦副总工程师、中层干部和班组长关键岗位,沿用履职考评、通报考核等常规手段,执行积分量化、风险提示等激励举措,辅以典型警示和通报教育,多措并举强化责任落实,严肃追责问效,加快建设落地“全员覆盖、归口实施、重点推动、上下联动”的责任考评体系。
在“业安融合”方面,龙王沟煤矿围绕领导层重点审视安全风险管控和系统性问题治理,管理层从安全角度重点抓生产计划、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和技术管理,生产层刚性抓规程措施执行和过程管控这三个方面的互配互补,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职责界面和工作内容整合,以业保安、以安促业。
(宋冰冰 姜波整理)
03
拿下更多“卡脖子”关键技术
中国华电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矿长 马清水——
中国华电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不连沟煤矿)2009年投产,年生产能力1800万吨。
去年以来,不连沟煤矿深入开展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员工素质提升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在安全保障能力上取得显著成效。
在治“本”方面,人是安全生产核心要素,人员素质提升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不连沟煤矿通过开展安全宣教、培训、竞赛、检查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了操作技能。同时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轨迹交叉理论、海因里西法则等基础理论,结合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研究推出了“一岗三述”安全确认管理法。
“一岗三述”安全确认管理法是将岗位职责确认、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确认、隐患排查及现场安全确认,通过“手指口述”方式在作业前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核实,使人的注意力和物的可靠性达到高度统一,从而确保作业安全。
这种方法一是让岗位作业人员真正明白岗位工作内容和安全生产职责,通过岗位职责描述、自我判断,充分意识到本岗位存在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岗位作业人员结合岗位性质、工作场所环境、设备工具使用等自主开展岗位作业前风险研判和管控措施落实确认,做到岗位风险可防可控。三是岗位作业人员从作业现场生产设备、工艺到环境,从思想意识到现场作业的每一个环节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今年,不连沟煤矿将在规范员工行为、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员工自主管理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人、机、环、管”的高度统一和安全管理模式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在攻“坚”方面,不连沟煤矿将科技攻坚作为化解深层次矛盾、助力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核心引擎。
去年,不连沟煤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累计投入2.2亿元,申请国家专利45项,获得中国华电集团科技进步奖4项、中绿盟绿色矿山科技进步奖2项等荣誉称号。
今年,不连沟煤矿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围绕人员素质提升、安全高效生产、绿色智能化开采、重大灾害防治等方面,拿下更多“卡脖子”关键技术。
一是针对特厚煤层锚杆(索)支护技术依靠老工人“传帮带”培训现状,开展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锚杆(索)支护规范化施工培训系统开发项目攻关,研发一套集现场施工工艺教学、设备使用教学、事故案例还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VR沉浸式培训系统,实现支护工人系统化培训、标准化考核。
二是针对传统宽煤柱留设导致大量煤炭资源浪费的问题,研究窄煤柱开采技术,优化采掘接续,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三是将安全监控、人员车辆精准定位、顶板灾害监测等系统的数据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智能联动控制、协同预警响应。
四是拓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矿山不安全行为AI识别平台”与“安全综合信息化系统”的数据集成和业务串联,打破信息孤岛,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人员行为、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等全要素数据融合,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构建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山提供数字化支撑。
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人员素质提升和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持续建设“人防+技防+智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不断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
04
让安全管理更智能更科学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山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文陵——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山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忻煤矿)2010年投产,年生产能力1600万吨。
自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同忻煤矿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将27大项任务细化分解为75小项具体任务,并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分工、时间节点以及工作要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一次性项目共44小项,已全部完成;长期项目31小项,正在按月度推进。
2024年,同忻煤矿以“三基”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安全宣贯及技能提升2.33万人次;开展隐患排查56次,查出的隐患已全部清零;开展应急演练14次;在切顶放炮、超前探测等安全治理工程方面投入资金上千万元。
同时,在“人防”管理方面,同忻煤矿不断完善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450多个岗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并通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区队长跟班,以及班组长、安检员“手拉手”交接班制度,班前安全宣誓、班中“手指口述”安全确认、作业现场来找“茬”、班后心得大家享等,不断增强员工“懂安全、要安全、能安全”的意识。
在“技防”赋能方面,同忻煤矿充分发挥智能化矿井数智优势,通过煤矿灾害智能可视化预警系统,多次发现、预警潜在灾害风险,为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2025年,深化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本”与“坚”。结合实际,人员素质提升和智能化建设是同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调查分析发现,部分员工在一些新设备操作上,对其原理和流程掌握不够熟练,导致设备运行效率低,甚至出现安全隐患。因此,提升人员素质迫在眉睫。
为提升人员素质,同忻煤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方面,从岗位作业流程标准、风险辨识、应急避灾等方面制订系统培训计划,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针对综采设备操作流程,制作了详细的动画教程,员工先在线上学习,后到现场实操练习,大大提高了操作的熟练度。
另一方面,强化师带徒模式,鼓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新员工结成对子,在工作中“手把手”传授经验和技能,确保新员工在技能上迅速成长,在安全意识和工作态度上深受影响,快速成为岗位能手。
同忻煤矿在智能化建设上持续发力,研发的煤矿灾害智能可视化预警系统,整合全矿井数据,对水、火、瓦斯等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当系统监测到瓦斯浓度异常时,该系统就会及时发出预警,避免瓦斯超限事故发生。
同忻煤矿应用的井下违章识别智能抓拍监控系统,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24小时监测员工行为,有效遏制了“三违”行为。
在设备管理上,同忻煤矿将智能化设备数据库和“点检精修”模式相结合,实现设备精准维护。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提前预判故障隐患,精准安排检修,减少了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今年,同忻煤矿将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建设,持续完善各类智能化系统,拓展其功能和覆盖范围,加强智能化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管理向更智能、更科学迈进。
(吴玲 李文斌整理)
05
让“人防”与“技防”深度融合
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长 庞帅——
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酸刺沟煤矿)2008年投产,年生产能力1800万吨。
对酸刺沟煤矿来说,安全生产需要强化的“本”在于人、机、环、管各要素协同效能不足,最硬的“坚”在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智能化转型要求适配滞后。唯有将“人防”与“技防”深度融合,方能筑牢安全根基。
一方面,酸刺沟煤矿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切实可行且符合现场管理的培训计划,高质量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我们建立了其他从业人员(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外,防爆胶轮车司机、支架检修工、设备检修工、锚杆支护工等人员)考试考点,从业人员培训结束后可以申请在煤矿进行上机考试;成立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摆放相关电气设备,由机电技术骨干组织理论与实操培训,提升电气作业人员综合能力;开展全员自救器使用专项培训,组织避灾路线培训及指导职工手绘避灾路线,切实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升职工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我们全面加强新职工安全教育。新职工入职后由矿领导进行安全包保,包保责任人与新职工及所在区队区队长建立动态联系机制,及时了解新职工所在班次及工作、师带徒情况等,现场询问岗位安全风险等应知应会内容,及时了解新职工思想动态。
另一方面,酸刺沟煤矿委托编制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全面查清3年至5年采掘范围内各类致灾因素;定期开展普查治理工作,发现致灾因素及时汇总、记录,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我们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应用定向钻探、钻孔物探一体化探测技术,实现长距离超前钻探;在工作面回采前,应用音频电透视探测底板异常区、槽波地震探测工作面内部构造发育情况,针对探测异常情况进行钻探验证,并对富水异常区进行注浆加固;在回采期间,应用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回采工作面底板富水异常情况。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等工作。
此外,酸刺沟煤矿根据总体计划指标和采掘接续计划,优化矿井各大生产系统,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矿井整体抗风险能力。先后完成了AI(人工智能)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煤矿安全风险分析研判信息平台建设,智能化供电、排水、通风、运输系统建设,矿井精准人员定位系统、掘进机电子围栏升级建设,矿井辅助运输阻车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等。
今年,我们将持续严格安全标准、保障安全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让智能传感器成为职工的“第六感官”,让大数据算法化作安全生产的“先知之眼”。
版面编辑:麻文斌 来源:中国煤炭报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