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矿工生涯的第一个十年

2025-02-19 16:41:56    来源:中国煤炭报    

“精诚掘进三千尺,求出乌金万人薪。君问薪水何处来,且看工人满面尘。”在小代的记忆中,他只在儿时懵懵懂懂地听大人们哼唱过这首歌谣,却不知道歌谣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也没有向大人们问个明白。

也许是出身矿工家庭的原因,高中毕业那年,高考分数并不低的小代毅然报考了省煤校。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解,小代没做过多解释,只每每在别人问起时随口应一句“传承父辈精神”。

这看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实则是小代深思熟虑后确定的志向。

2011年秋天,18岁的小代来到位于省会的煤校求学。

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小代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煤炭奖学金悉数“收入囊中”,同学们还给小代起了个“万元户”的绰号。虽是“万元户”,但小代并没有随意挥霍,他将奖学金充作学费和餐费,以此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三年的大学时光转眼过去,到了毕业季,站在就业中心门前的小代西装穿得笔直,锃亮的皮鞋没有一丝灰尘,手握精心设计的个人简历,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极度忐忑不安。最后,为保险起见,小代签下了省外一家煤矿企业,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虽然工作地点在省外,但至少不用再为找工作而发愁。

一切看似尘埃落定,其实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

2014年7月,小代手持报到证、拖着行李箱,带着家人的嘱托和期许,只身一人坐上绿皮火车,一天一夜后到达就业地。一路上,小代内心时而激动不已,时而惴惴不安。按照工作单位事先发给他的指南,出了车站又换乘公交,小代终于在太阳落山前到达矿区。

当和宣传照片大相径庭的矿区出现在视野中时,一种失落感瞬间涌上小代心头。加上晚霞的映衬,小代内心“悲凉”,感觉自己被骗了。此时此刻,小代很想念家人,淘气的泪水竟也跟着“起哄”。

既来之,则安之。小代迈进矿区大门,被分配到安装队。经过岗前培训,他正式成为“满面尘”队伍的一员。

“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公司安全我尽责。”这是小代和工友们每天班前会接近尾声时必喊的口号,虽然只有简简单单几句话,却也道出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

红色的背心、秋衣、秋裤,浅绿色的绒衣、绒裤,深蓝色的矿服,洁白的印有红色“安全生产”字样的毛巾,黄色的矿帽,橘黄色的矿灯和自救器……这些穿戴是小代下井的必备。

虽说小代在校实习时也曾乘坐过罐笼,但此时此刻,他乘坐罐笼的心情和上学时截然不同。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小代便跟随师傅及其他工友来到第一个水平巷道,紧接着换乘名为“马克尼”的交通工具来到工作面。看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巷道,小代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害怕,也没有打退堂鼓,只是一味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跟紧师傅和工友的脚步,千万不能掉队。

第一个班,小代在师傅的指导下用锹打扫井下卫生,这工作看似简单机械,实则能让小代尽快适应巷道环境。适应井下环境后,师傅又安排小代跟着运料组,把井下常用的构木、锚杆、锚索、砖、水泥、石子等从回风运输车场运送到各采区队组。

巷道里不需要运料的时候,小代就帮忙装粉煤灰。2014年的冬天,寒风凛冽,穿着厚重的矿工服、佩戴防尘口罩的小代在粉煤灰罐前一袋接一袋地装着粉煤灰。当班结束后,小代俨然成了“银发”小伙。

一天,师傅问小代愿不愿意学开电机车,小代脱口而出:“愿意。”

从此每次上班,小代都会坐在车头,边跟车边看司机如何操作。经过努力学习,小代终于拿到电机车司机证,名正言顺地坐上了驾驶员位置。

在此后的半年里,小代担任架线式电机车司机,每班拉着十几个装着三吨煤的“斗”往返于调车室和南北大巷间。

半年后,听说矿上缺机电维修工,小代鼓足勇气向领导毛遂自荐。本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三天后小代便接到调令。喜出望外的小代当晚做东,请师傅和队友们吃了一顿饭作为告别。

转行成为维修工后,看着一台台机器经过自己的“对症下药”,从“病态”恢复如初,小代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虽然每个班的工作都很繁重,常常让小代忙得忘记下班时间,但因能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小代总是乐此不疲。

“安全工作容不得一丁点马虎”,不论电机车运行状况如何,只要小代当班,他都会去井下电机车车库查看充电、齿轮咬合和控制器接触等情况。由于有开电机车的经验,所以对于电机车的常见“小毛病”,小代总能准确判断出故障并顺利消除。最令小代引以为傲的,是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在集团电机车专业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不仅是对小代技术的肯定,更是对所有维修班职工的极大鼓舞。

考虑到小代是大学生,又有过硬的技术,领导决定委以小代重任,让他每班都负责井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巡检、维修工作。这些在别人看来或许百无聊赖的工作,在小代眼里却是增加实战经验的宝贵机会。工作以来,小代意识到理论和实践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格外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干劲十足。

两年时间过去,在2016年矿井年度表彰会上,当沉甸甸的优秀工作者荣誉证书颁给小代时,站在领奖台上的他眼噙热泪。鉴于小代出色的工作能力,矿上决定给他晋升,他却婉言谢绝——他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又恰好赶上老家附近的煤矿招聘,决定回老家发展。

离家多年,当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小代觉得一切都格外亲切。

往后的几年间,小代一直在老家的煤矿努力耕耘。对待工作,小代的态度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我是发展一枝花,哪里能开往哪插;我是革命一片瓦,哪里需要往哪码。”在机电部时,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巡检、维修,他样样精通;在安全部时,煤矿安全监督检查和生产作业场所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状况巡检,他一丝不苟;在企管部时,队组工效、工程量定额,他时刻心中有数;煤矿进行联合试运转时,他对每一项工程的验收流程都烂熟于心……令人啧啧称赞的成绩背后,是小代夜以继日的钻研。

目睹小代的工作状态的人,一定会被他的敬业精神折服。接到上级机关将对矿区进行文明卫生大检查的通知后,为做好地面卫生工作,小代主动申请清理在矿区角落堆放多年又杂乱无章的电缆和机械设备。由于杂物堆放得满满当当,铲车开不进来,只能靠人工搬运。小代和工人师傅们采用肩扛的方式转移地上那几百米电缆,众人搬运时摇摇晃晃,宛若一群正在卖力拉纤的纤夫。时值盛夏,烈日炎炎,在毒辣的日头下作业的艰难程度一点不亚于在井下工作面采掘。骄阳下,小代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衣服更是被汗水浸透。众人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一天下来嘴唇干裂脱皮,肩膀磨出了血,手上起了泡,衣服后背全是白色汗渍。干这些别人眼里的苦、脏、累活,小代从无怨言。

小代还不断钻研专业技术。白天黑夜随时待命、下井排除故障,是小代作为监测监控工的职责所在。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小代总结出,80%的监控故障源于电线损坏。遇上较长的线路出现问题,只能打开接线盒一段一段排查,虽耗时耗力,但小代每次都一丝不苟地把故障完全排除后才升井。

对于矿井六大系统的维护,爱钻研的小代有独到的见解。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升级改造等,小代仅借助说明书就能独立安装;通过揣摩和尝试,他在矿区范围及井底车场、变电所、避难硐室、水泵房、主井皮带机头等多地安装了摄像头……他做的这些虽不起眼,却也为矿区提倡的“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生活中的小代非常简朴,工衣是他的日常标配。闲暇时,小代爱去活动室打上两把球,既活动筋骨,又放松自己。小代的球技很棒,无论乒乓球、台球或羽毛球,公司组织的各类球类赛事中,前三甲总有他的一席之位。

小代还喜欢读书看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小代的最爱。小代认为,每个人都能从此书中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平凡的世界》中对煤矿工人有这样的描述:“当我们在辉煌的灯火下舒适地工作和学习,或搂着女伴翩翩起舞,尽情享受生活的时候,的确,我们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在这样的一些荒凉的山沟里,在几百米深处的地下,这些流血流汗、黑得只露两排白牙齿的黑人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创造是多么惊人!”“他们对这一切都视为平常,不会组织个什么报告团,在鲜花和锣鼓声中给世人夸耀他们的功绩。更不会幸运地收到爱慕英雄的少女们写来的求爱信——恰恰相反,再没有比煤矿工人找对象更难的了!”可喜的是,踏实肯干的小代深得众人认可,单身时有不少人为他介绍对象。上班的第五年,小代和本地一名老师喜结连理,如今儿女双全,家庭美满幸福。

不知不觉,小代的矿工生涯已走过第一个无比充实的十年。这一路上虽然布满荆棘,鲜有鲜花和掌声,但小代坚信,只有经历过风雨,才更懂得欣赏彩虹。第二个十年已经起航,在茫茫煤海中,自己又将遇到怎样的惊喜、迎来怎样的蜕变,小代不得而知。但他相信,未来的一切一定如自己的微信昵称——天道酬勤。

和煦暖阳下,微风拂过,儿女承欢膝下,身躺摇椅的小代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又响起儿时大人们吟唱的歌谣:“精诚掘进三千尺,求出乌金万人薪。君问薪水何处来,且看工人满面尘。”

作者:王斌    来源:中国煤炭报

[责任编辑:赵远航]
关于我们
中安传媒・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官方网站。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宣传平台,是各地、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舆论监督平台,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平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安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龙宇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464483
传真:010-64464483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