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排头兵,如何盘活知识产权?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煤科)开展的知识产权资本化工作给出了参考答案。
让智力成果落地生金
最近,中国煤科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智能矿山研究院智能穿戴所所长张亦凡与团队成员经常泡在实验室里,探索利用更高效的传感器、更可靠的灾害监测手段,优化改进矿用单兵智能头盔功能。
“过去是单纯烧钱搞科研,现在团队收获了真金白银,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大家主动创新的积极性更高了。”张亦凡说。
据了解,中国煤科拥有涵盖煤炭行业全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很多高价值专利。
“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转化运用。我们希望把这些沉默的知识产权变成流动的资本,让智力成果落地生金。”中国煤科副总经理刘见中说。
为此,中国煤科于2023年11月启动知识产权资本化工作,制定知识产权资本化管理办法,构建知识产权赋权、价值确认、收益分配等一体化运行机制,规范知识产权遴选、确权、转化、收益分配等审批程序,明确对内许可、对外许可、对外转让、作价入股4种知识产权资本化路径。其中的知识产权涵盖专利、软件著作权、专有技术等。
“我们充分考量技术水平、市场效益、保护力度等核心竞争要素,先期从15家二级企业中遴选了35个项目作为首批知识产权资本化项目,涉及200余项知识产权和450余名科研人员,个人分配比率最高达80%。”中国煤科科技委秘书长雷毅说,“近期,我们又组织实施了第二批项目,涉及企业增加到27家,项目增加到近百个,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总额超过2000万元。”
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抗冲击双伸缩立柱”项目是首批知识产权资本化项目之一。该项目已完成实验室试验,在陕煤集团张家峁煤矿8米超大采高工作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具备了产业化条件,预计未来3年有望创造产值超过5000万元。
在知识产权资本化驱动下,中国煤科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深地科学院与多家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赋能矿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日前,深地科学院的研发成果“数字岩石力学大型基础工业软件平台(地遁系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清单。
“知识产权资本化工作就是将团队研发成果转化为可衡量价值的资本,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金、资源支持,进一步加速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反哺团队更多更好地开展创新研发工作。”深地科学院副院长李海涛说。
人才变股东激发创新活力
从人才到股东的身份转化,让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澎湃。
张亦凡说,科研工作是个长线赛道,知识产权资本化能够帮科研人员少走弯路,更快、更稳地跑下去。
中国煤科将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科技资产转化为科技资本,将科技创新的价值科学合理分配给研发体系、生产转化体系的各个单位以及研发团队和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以股东的身份参与成果收益分配。
“对于创新水平高、保护强度大、市场效益好的有效知识产权,科研团队收益权占比20%至60%,基础与应用基础类专利赋权60%,技术和工艺类专利赋权50%,产品类专利赋权40%。”刘见中说,创新性不强或技术难度低的产品类专利,科研团队收益权占比20%至30%。
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的“适应中等硬度矿岩开采的1410系列采煤机”项目也是首批知识产权资本化项目之一。上海研究院为该项目科研团队分配超过220万元的收益。
与此同时,上海研究院在研重点项目研发周期缩短了10%以上。
“和传统的绩效考核相比,知识产权资本化有更深层次的‘赋权’属性,让我们对职务科技成果产生了更多的成就感、归属感,让科研人员养成‘申请有用的专利、进行有效的创新’的习惯。”上海研究院机械技术研发工程师章立强说。
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测控分院仪表研究所所长孙世岭带领团队研发的激光甲烷传感器关键元器件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获得45万元奖励,还得到部分收益权。
“以前在传感器产品开发中,需要督促团队做测试、找问题。现在大家都是主动找问题、提方案,主动找客户提需求,解决问题的效率越来越高,产品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孙世岭说。
刘见中表示,下一步,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将知识产权贯穿科技创新全流程,构建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优先,项目分红、岗位分红等中短期激励并重的成果转化长效机制,从底层源头上推动科技创新体系自主运转、高效循环、持续迭代。
作者:本报记者 卢慧颖 来源:中国煤炭报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