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器上,炉膛内的火焰闪耀着夺目的光芒,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180摄氏度点火成功,共计燃烧44分钟,再次刷新记录,这又是一个重大突破!”10月16日,在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应用平台,首次实现了180摄氏度到200摄氏度低温下成功点火,并持续稳定燃烧,这标志着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你可能想不到,完成这样重大试验的场所——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应用平台所在的场地在几个月前还是一片荒芜,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施工,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煤基纳米碳氢燃烧试验建设平台拔地而起,该平台的快速投运离不开车间副主任柳立江及同事们的不懈努力。
“这是准能历史上建设最快的工程,它的建成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每日每夜紧盯施工现场。”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制备车间主任甄鹏说道。“临危受命”的柳立江担任煤基纳米碳氢燃烧试验建设平台临时项目部经理后,从7月16日开工建设以来,就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伴着黎明的朝晖、披着夜晚的星光,在现场紧盯施工过程,保证工程质量,并及时协调设计和施工单位,督促工程进展。
在基础开挖和回填期间,遇到土层为“橡皮土”难以压实的困境,若按以往下挖2.5米基坑施工的话,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柳立江通过组织多方研究最终决定改下挖2.5米为下挖4米,并提出以矸电公司粉煤灰作为换填材料的举措。这项举措虽然顺利解决了基础换填问题,但工期也大幅延长。为了保证工程按期完成,柳立江和同事们连续几天吃住在工地,督促协调施工单位,科学安排工期,全面推进施工进展。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应用平台基础部分的施工任务。
徜徉在崭新、明亮、宽敞的大楼内,建设期间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7月16日,踌躇满志的柳立江和同事们站在曾经的厂棚旁描绘着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应用平台的模样;7月25日,在星光的映照下,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应用平台基础浇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8月12日,冒着倾盆大雨,柳立江与其他工作人员完成了燃烧炉吊装任务……
“这真没有什么可说的,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柳立江对记者说的最多的话,在交谈中,他心怀愧疚地讲述着团队里两位成员的辛苦付出:“在工程最紧的那几天,王婧涛的孩子高烧到40多度。”“在平台建设期间,安龙的父亲正在做手术,他也仅仅在家待了一天。”而谈到自己,柳立江总是摆摆手说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
这样一个对待工作默默付出、专业水平过硬的基建工程管理人员,最初却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精英。从原发电厂到氧化铝中试厂,岗位的变动让柳立江频频面临“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对此,柳立江悉心钻研、刻苦学习,培训会、教科书、网络都是他学习的课堂,仅用一年时间,柳立江实现了从电力专业向化工专业的转换,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氧化铝中试厂科研管理人员。
如今,柳立江凭借在原发电厂生产技术部积累的丰富工程建设经验,又为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应用平台建设的提前完成作出了贡献。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钉到哪里。
谈到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柳立江说:“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研究项目不仅能够盘活矸电的废旧机组,节省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准能集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能为后代造福的项目。作为氧化铝中试厂的一名科研管理人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做成这个项目。”
在循环经济稳步发展、煤基纳米碳氢燃料项目研究不断推进的今天,准能集团还有许多像柳立江这样无私付出的“螺丝钉”,他们不畏艰难、埋头苦干,用坚守和热爱将自己打磨成一颗适合的“螺丝钉”,共同铸造准能集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高楼大厦。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