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低碳循环经济,这个性子早被磨练得沉稳的赤峰汉子,眼神里饱含热切的期盼。
遥想刚毕业时,王婧涛满怀壮志地踏上了异乡,开启了逐梦之路,深信循环经济产业大有可为。然而,冰冷的现实让他清晰地认识到从科研攻关到产业落地的距离。10年的滚烫青春全部留在准能集团氧化铝中试厂,眼看着七次试车全部成功,形成了国内外首创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一步酸溶法”工艺技术,打造了“煤-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电解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却未如预期迎来加速跑,开启工业化。
一时间,和众多项目参与者一样,王婧涛的心中不自觉地升起了几分焦虑与迷茫。
循环经济产业的出路在哪里?未来向何方?2021年,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提出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研究开发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的想法,为循环经济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下,可让氧化铝中试厂广大职工定神提气不少。当年10月份,厂里着手从各岗位抽调组建一支攻坚团队担此重任。经验丰富、本领过硬的王婧涛主动请缨,与36名队友并肩作战,主要肩负起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制备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料浆配料工作。
“拦路虎”马上就出现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的制备没有任何先例,王婧涛和队友们更是从未参与过相关制备过程。在技术专家的帮助下,他们参照水煤浆的制备方法,顶着压力开始从头学习制备工艺、系统流程。2021年11月份,他们已经摸清并熟练掌握制备设备原理、功能、启停步骤,打通全流程,具备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制备的一切前提条件。
紧接着,在北方凛冽的寒冬时节,制备正式启动。王婧涛和队友们冒着哈气、搓着双手,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他们整日与煤为伴,反复试验添加剂配比,在长13米、直径3.5米的球磨机内来回攀爬,不断调整钢球配比与转速,只为保证料浆的沉降性、稳定性、流动性,并将其控制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遇有突发故障,王婧涛和队友们争分夺秒地处理,尽量减少对制备进度的影响。
2022年1月份,原煤仓下方闸板阀,在凌晨1点多突然出现故障,王婧涛和队友们分组轮替上岗,连续2天1夜人工挑拣直径大于10公分的煤块,保证破碎环节运行畅通;不久后的一天,输浆系统卸浆泵半夜3点多发生故障,他们又小心翼翼地踩着煤浆上方的管道,拿着扳手连夜逐一检查更换阀门……诸如此类“白加黑”不停歇地干活,早已成为王婧涛和队友们的工作常态。“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让我们看到了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希望。只要为了项目落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一往无前地冲。”王婧涛慷慨激昂地说道。
终于,王婧涛等待的那一刻来临。1月18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铝硅粉项目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工程”项目技术成果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世界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伴随着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笑容映照在王婧涛和队友们的脸上,他们心中的底气更加足了。
为充分表征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的理化特性及燃烧特性,2022年7月份,准能集团启动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燃烧应用平台建设,王婧涛又参与到项目的施工建设中来。他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期间,王婧涛所在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前提下,齐心协力、抢抓进度,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平台建设、系统调试,保障了首次燃烧试在9月14日顺利开展。
平台建设完成后,王婧涛带着更加充足的干劲和耐心,又回到了原料制备湿破设备改造工作中,通过钻研学习,与施工单位相互交流,湿破设备的各项性能也得到了优化。
18年风雨兼程,循环经济产业在曲折中不断砥砺前行,王婧涛的心路历程也是很多氧化铝中试厂干部职工的真实写照。如今,在准能集团再造新时代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准能的新征程上,氧化铝中试厂广大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斗志昂扬,全力以赴为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