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岗位被替代 职工有了新选择

2022-09-26 21:14:09    来源:中国煤炭报    

开栏的话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煤炭工业拥抱智能化的成果正在显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标照进现实,越来越多的苦脏累险岗位被机器替代,越来越多的矿工从危险恶劣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智能化建设让煤矿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催生出煤矿管理新课题。一些苦脏累险等岗位被机器替代后,减下来的人如何实现角色转换、职业转型?智能设备投用后,管理方式发生了何种变化?即日起,本报推出“蜕变进行时”栏目,聚焦转换岗位煤矿职工的新选择、企业管理模式的新变革,报道企业的新尝试、好做法,见证现代化煤矿的蜕变之路。

image.png

职工在集控室里远程操作采煤作业

随着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进程的加快,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煤矿传统岗位发生了不少新变化,职工有了新选择。

采煤工转行“程序员”

走进祁东煤矿8237自动化工作面,只见采煤机滚筒飞转,液压支架“臂膀”不停来回伸缩,滚滚乌金源源不断地涌向地面……“掌子面”作业行云流水,现场却空无一人。这是坐在数百米之外集控室里的采煤二区职工肖启华和他的“新同事”——智能化采煤机“协同作战”的战果。

现年46岁的肖启华是该矿公认的采煤老把式,“流大汗才能多出煤”一度是他眼中高效组织生产的不二法门。不过这两年,智能化改变了他的认知。去年,经过智能化升级改造的8237自动化工作面投入运行。如今,肖启华只需坐在集控室里,像“程序员”一样设置调整好电液控制、记忆截割等技术参数,就能远程操作采煤设备进行自动化采煤作业。一个班下来,很少流汗。

采煤工作面无人了,肖启华和他的工友也就从采煤机司机转岗为智能操控手或巡检工。以往需要五六个人在井下分别操控不同设备才能干好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而与此相反的是,吨煤工效提升了36%。

智能化减人、机器人代人已成趋势,井下一线人员因此过剩了吗?笔者了解到,实际并非如此。

“在采掘等核心环节,人员不是富余,而是结构性短缺。”采煤二区副区长朱纯海坦言,“就拿我们区来说,应用智能化采煤装备后,采煤队人员已由原来150人降至78人,替换下来的采掘一线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再充实到其他人员紧张的岗位。”

泵站司机变身巡检员

走进任楼煤矿瓦斯泵站,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人少。漫步偌大的泵房,未见1人。进入总值班室,才看见2人在值班。

“不是值班,是值守,值班是要动手操作的,值守不需要动手操作。”瓦斯抽放工沈丽刻意纠正笔者的说法。“不久前,我们矿成功对瓦斯泵站完成了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瓦斯泵站具备远程操作自动切换、供水设备自动启停、设备运行温振监测数据上传等功能。”

智能升级改造后,原来需要10人24小时值守的瓦斯泵站用工人数缩减至4人,富余人员全部转岗为检修工,从事检修工作。

49岁的魏海龙就是其中的一员。不久前他的身份还是泵站司机,倒泵是他每日的“必修课”。每次倒泵需要5人至10人手忙脚乱配合2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而且整个过程必须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瓦斯抽采泵运行故障,引发瓦斯超限事故。

随着年龄的增长,繁重的倒泵工作让魏海龙感觉力不从心。不过,智能化解放了他。升级改造后的瓦斯泵站不仅实现了远程集中控制,而且具备开停轮换一键操作功能,只需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3分钟就能完成“一键倒泵”。如今,魏海龙只需要定期巡检泵站的各项机电设备,工作强度较以往大大降低。最令他欣慰的是,因为工作岗位技术含量更足,现在的工资收入不降反增。

减下来的职工有序分流

“过去上夜班,半个月才能倒一次,连续熬夜太磨人了。自己休息不好,还没时间陪家人,现在大不一样。”钱营孜矿后勤科电工胡天运感慨,自从去年4月不上夜班以来,从工作到生活都发生了变化。胡天运早先是钱营孜矿机电科的一名巡检工,负责井下各类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保养工作。钱营孜矿已投产逾十年,战线较长,胡天运一次日常例行巡检从下井到目的地就需要花费1.5小时,一个来回,半天时间就过去了。如果遇到设备需要维修或抢修,一次例行巡查的时间更长。

除了高强度的工作,最令胡天运“吐槽”的是夜班模式。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一天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是家常便饭,这让年逾50岁的胡天运直呼受不了。“上过夜班的人都有体会,困得难受不说,一犯迷糊还怕出问题,神经得时刻绷着。不少工友宁愿不要夜班津贴,也盼着不上夜班。”胡天运说。

老巡检工急需新“接班人”。为此,钱营孜矿引进了巡检机器人。只需提前设定好参数,巡检机器人就可以按照规划路线替代人工自动巡检,实现对井下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并进行检测和故障预警,大大提升了检修效率。

“新同事”的到来,让胡天运一批老巡检工大呼轻松。从减人提效和照顾老职工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征求意见后,胡天运和另外两名年长的职工被安排至后勤科从事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

除了充实地面岗位,皖北煤电集团部分矿井还将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减下来的人员分流至非煤单位,或派驻外矿进行跨矿作业。“少量一线职工距退休不足5年,岁数大了,确实较难胜任新岗位,自己也有意愿退下来。我们同样给予充分保障,尽量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皖北煤电集团劳资部人力资源配置科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赵远航]
关于我们
中安传媒・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官方网站。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宣传平台,是各地、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舆论监督平台,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平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安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龙宇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464483
传真:010-64464483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