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23年依然是矿山“少年”

2022-05-23 17:41:56    来源:中国煤炭报    

“大家伙儿,咱们抓点紧,争取在10点之前把剩下的工程干完。”

“放心吧,朱书记,有您带着干,这点活10点前完成绝对没问题。”这是近日朱成银在21101下巷外段带班施工的一幕。

现年55岁的朱成银,是河南能源永煤公司车集煤矿开拓一队党支部书记。他1999年加入车集煤矿,已经在幽长的巷道里走过了23年时光,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副队长、队长、党支部书记。

4月底即将退休的他,仍像刚参加工作时那样,爱往现场跑,喜欢检修设备,井下哪里缺少人手,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站好最后一班岗不松懈

科技创新成果20多项,“五小”成果40多项,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00余个,多次获评河南能源集团和永煤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这些都是朱成银23年来辛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今年2月,该队21101下巷外段施工至与下巷岩巷段交叉口处,需要施工两个硐室,巷道跨度较大,施工较为困难,易造成顶板事故。为了不影响进尺任务,朱成银亲自上阵组织人员施工,并按措施要求对补打锚索进行加固。

虽然已经50多岁,但他干起活来劲头十足,一边指挥,一边帮忙打支护,一个班下来手上磨出了水泡,双脚因长时间浸泡在水里,肿了起来。

“朱书记真不愧是老将,老当益壮!”队内职工竖起大拇指。

“老朱,这马上就要退休了,还天天下井,这是要当‘世界劳模’呀!”

“就是,下了20多年井了,该歇歇啦!”

升井的职工中有几个和朱成银相熟的,看到他浑身上下都是岩灰,便开起了他的玩笑。

朱成银呵呵一笑说:“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井还要下,活也要干,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懈呀!”

倾尽所有相授不设限

“好技术要用到刀刃上,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对技术的传承,不能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朱成银很重视队内职工的传帮带工作。

去年12月,该矿新招了一批年轻人,分到朱成银队里的几名年轻人技术水平进步“神速”的消息,受到矿上的关注。

“陆鹏,你们队里的几个新工人怎么进步这么快?我听说都能独立上岗了,有的甚至已经‘包机’了!”开拓五队办事员张传德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们队的新工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完全是朱书记的功劳。”开拓一队职工陆鹏答道。

原来,为了能够尽快让这些年轻的新工人成长起来,朱成银对这批新人十分关注,先是通过师带徒的形式,让技术过硬的老工人每人带一名徒弟,迅速让他们了解现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朱成银还不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这些年轻人。他主动放弃了休班,每天坚持下井,一到井下立刻变身“授业师傅”,开展现场教学,并检验新工人的学习情况。他还要求跟班队干和班组长定期对这些新工人开展各种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

“朱书记给我们培训的东西,是他结合20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我们很受用。”该队新工人李强强说。

开拓一队“80后”队长刘争放深有感触地说:“老朱这是着急了!他是想着在退休之前把这一身的经验技术教给更多的人。”。

来路迢迢,朱成银不忘初心。虽已临近退休,但在别人眼中,他仍像23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一样勤劳能干。他说:“我已经把矿上当成了家,一天不在岗位就浑身不自在。”

责任编辑:张莹

[责任编辑:赵远航]
关于我们
中安传媒・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官方网站。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宣传平台,是各地、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舆论监督平台,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平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安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龙宇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464483
传真:010-64464483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