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齿损耗大的核心原因
硬岩掘进(如矿山开采、隧道施工)中,截齿作为直接破碎岩石的关键部件,其高损耗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
岩石特性:硬岩硬度高(抗压强度>100MPa)、耐磨性强,截齿接触时承受剧烈摩擦和冲击。
工作载荷:掘进过程中截齿需克服岩石剪切力,同时面临交变载荷,易引发疲劳断裂。
温度与磨损:高速切削下截齿与岩石摩擦生热(温度可达300℃以上),导致材料软化,加剧磨粒磨损。
设计与工艺缺陷:截齿材质韧性与耐磨性不匹配、齿形角度不合理,或制造工艺不足。
设备参数不当:掘进机转速、推进速度匹配不合理,导致截齿过载或切削效率低下。
二、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材料与结构优化
高性能材料升级
硬质合金+耐磨涂层:采用超细晶粒硬质合金作为齿头,表面沉积TiC、TiN等陶瓷涂层,提升硬度和抗氧化性。
复合材料应用:齿体使用高强度合金钢,结合梯度材料设计,平衡抗冲击与耐磨性能。
新型陶瓷材料:碳化硅(SiC)、立方氮化硼(CBN)等超硬材料用于特殊硬岩(抗压强度>250MPa),但需注意韧性匹配。
结构设计优化
齿形参数调整:增大截齿前角减少切削阻力,后角优化排渣效率;采用“锥度+螺旋槽”设计,降低岩石粘附。
组合式截齿:多齿头并联或串联结构,分散载荷,如“主齿+辅助齿”布局,延长单齿工作寿命。
(二)掘进工艺与参数优化
岩石预处理技术
超前预裂:采用液压劈裂、静态爆破或激光切割对硬岩进行超前裂隙化处理,降低岩石整体性,减少截齿冲击载荷。
水力压裂:向岩层注入高压水(压力>50MPa),利用水压扩展天然裂隙,削弱岩石强度。
设备参数智能匹配
转速 - 推进速度协同控制:通过PLC系统建立硬岩硬度 - 截齿载荷模型,动态调整参数(如硬岩时降低转速至15-20rpm,推进速度0.5-1m/min),避免过载。
振动辅助切削:在截齿臂添加低频振动装置(频率50-100Hz),利用共振效应降低岩石破碎阻力,减少切削力30%以上。
(三)冷却与润滑系统升级
高效冷却技术
高压喷雾冷却:在截齿附近布置超音速雾化喷嘴(压力>10MPa),水雾粒径<50μm,实现截齿 - 岩石接触区精准降温,控制温度<150℃。
循环油冷系统:通过内置油路对截齿柄部进行强制润滑冷却,降低摩擦系数至0.1以下,减少热疲劳。
自润滑截齿设计
在截齿头部开设储油槽,填充二硫化钼(MoS₂)固体润滑剂,工作时受压渗出形成润滑膜,减少金属 - 岩石直接摩擦。
(四)智能监测与维护
截齿状态实时监测
安装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于截齿座,通过无线传输实时监控载荷(>额定值120%时预警)和温度(>200℃时报警),实现预防性更换。
利用机器视觉定期扫描截齿磨损量,当齿头磨损深度>5mm时自动提示更换。
标准化维护流程
建立“掘进进尺-截齿检查”关联机制,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齿体内部裂纹,避免疲劳断裂。
制定截齿更换周期表,根据岩石硬度分级。
(五)新型技术应用
激光熔覆修复
对磨损截齿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齿头表面熔覆高耐磨合金层,修复后硬度可达HRC65-70,重复利用率提升50%。
仿生学设计
模仿自然界动物牙齿结构,设计仿生截齿,通过不规则刃口降低岩石切削阻力,磨损量减少20%-30%。
三、总结
硬岩掘进中截齿损耗是材料、载荷、工艺多因素耦合的结果,需从“材料升级-工艺优化-智能维护”三方面协同解决。未来可结合AI算法和增材制造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实现降本增效。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