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里的光芒

2025-03-24 10:37:33    来源:永煤集团    

作者简介

邵用,男,生于1975年6月,从事煤矿工作25年,现为陈四楼煤矿地测科地质勘查员,爱好文学、书法、读书、篮球,在《河南能源报》等媒体曾发表多篇文学作品。

我把矿灯牢牢挂在安全帽上,跟着师傅老王走进罐笼。摇台“咣当”一响,罐笼开始缓缓下降,我的心也跟着沉下去。这是当年的我第一次下井,作为刚刚入职的新职工,自认为在校学习不少理论知识,对即将开始的掘进工作面地质资料收集工作信心满满。

罐笼在黑暗中下降,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煤尘与老机油的味道。矿灯射出微弱的光束,恰似我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师傅叮嘱道:“待会儿到了掘进面,一定要跟紧我,注意安全。”

在深入井下-560集中皮带巷,我们沿着巷道向掘进面走去。过了两道风门,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空气中飘散着细小的煤尘。到了迎头,我看到几名工人正在操作掘进机,他们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一脸汗水在脸膛泛着微光。

“王工,您来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工人走来,他摘下口罩,露出一嘴白牙,看向我问,“这位是?”

“这是我们新来的伙计。”老王介绍道,“邵工,这是掘进班长李师傅。”

我点头示意,掏出记录本准备开始工作。当我试图靠近岩壁观察时,我却看不清楚煤岩层细节,握着罗盘,不知道怎样去找参照系,尴尬地杵在原地。此时感觉,巷道里的空气更加闷热,我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后背也湿透了。

“邵工,你稍等一下。”李师傅好像看到了我的窘境,走过来,用手镐搂掉浮煤,“这样是不是更清楚些。”果然,在微弱的灯光下,煤岩层的纹理清晰可见。我脸涨得通红,自信瞬间消散。风筒呼呼作响,像在嘲笑我的无知,顶板渗下的每一滴水珠都像是在敲打我的自尊。

收集完资料,我看到李师傅正在检查掘进机截齿。他动作娴熟专注,边调角度边解释,“这样才能既保证进度,又不会产生太多粉尘”,说完又细心用皮带盖好高压胶管。我看着他满老茧的双手,我意识到,一线工人积累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珍贵。此时,巷道里的煤尘也不那么讨厌,反而透着一种踏实的气息。

突然,李师傅大喊,“迎头顶板有活矸,所有人员撤后”。他迅速拿出钢钎,捣掉那块摇摇欲坠的危岩。我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老王一把拉住我,跟着工人们快速撤到安全区域。

“在井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老王拍拍我的肩膀,“这些经验,都是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我低下头,想起刚才自己的傲慢,羞愧难当。巷道里的水滴声,此刻听起来格外清晰,仿佛在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谦逊。

升井后,我站在矿区的院子里,望着高耸的井架。夕阳的余晖洒在上面,折射出金色的光芒。这一刻,我深深明白,在这特殊的战场上,每一个岗位都值得尊重,每一份经验都弥足珍贵。我暗自下决心,要放下身段,虚心向一线工人师傅学习,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真正融合,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得当时我在日记里写道:“井下的黑暗,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渺小,工人师傅们身上的光芒,却照亮了我的内心。那光芒,不仅来自他们头顶的矿灯,更来自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在这片深邃的井下,我找到了比煤炭更珍贵的财富——那就是谦逊与敬畏之心。”

[责任编辑:王冰华]
关于我们
中安传媒・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官方网站。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宣传平台,是各地、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舆论监督平台,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平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安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龙宇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464483
传真:010-64464483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