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 | 乌海能源公乌素煤业公司:资源续上了 干劲更足了
2月14日,正月初五,又称“破五”,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与憧憬。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公乌素煤业公司大门前,鞭炮声此起彼伏。这座上世纪80年代投产的老矿,不久前拿到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获得深部资源18420万吨,可延长服务年限22年。
“公乌素煤业公司设计产能为270万吨/年,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焦煤生产矿井,有配套的洗煤厂,所产原煤全部入洗。近年来,受资源接续问题的影响,一直控制产量,如今新的采矿证下来了,加上智能化开采技术日臻成熟,全矿上下干劲十足。”公乌素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国青说。
井下“交通”越来越便利
公乌素煤业公司取消了夜班生产,实行“二八制”作业,上午是检修班,下午是生产班。上午9点,记者跟随矿方人员乘坐猴车、无轨胶轮车来到距离地面280米的井下工作面。
伸右腿,跨左腿,双手紧握吊杆,记者晃晃悠悠坐上了猴车。大约15分钟后,记者换乘无轨胶轮车在井下巷道行驶了2.5公里的路程。从车上下来,还要步行经过一条600多米的主运输皮带巷。
“过去只有一部猴车,剩下的3公里路程全部要步行,走到工作面需要1个多小时,非常消耗体力。煤矿人有一个特点——走路快,如果不快点走就会耽误当班的生产任务。”张国青说。
获得深部资源后,今年,该公司将对南北采区分别开拓延伸生产系统,北采区计划建成生产系统及缓坡副斜井;南采区进行整体技改,新建南采区回风井及+1000标高以下生产系统。
“我们打算布置接续工作面生产系统,延伸巷道,抽排采空区积水,任务艰巨,充满挑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确保安全生产、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劳动强度与不安全行为直接挂钩,因为疲劳,所以想要走捷径,进而引发违章行为,造成安全事故。技改完成后,将建成缓坡斜井,职工可乘坐无轨胶轮车直达工作面。”张国青说。
实现大倾角放顶煤智能化开采
井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场景令人震撼:左侧129台液压支架犹如钢铁长城向远处延伸,右侧5米高的煤山赫然耸立。行走在支架中犹如攀登高山,一只手紧抓身旁的栏杆,借力向上迈进。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全长190米,最大倾角29度。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智能化生产,难度可想而知。
在井下集中运输巷,矿方人员为记者介绍皮带防跑偏装置
2021年,该公司建成大倾角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包含可视化协同控制系统、采煤机记忆截割系统、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智能集成供液系统。虽然实现了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运输系统一键启动等,但受倾角大、断层多、顶板碎等因素影响,智能化系统常态运行效果并不理想。
面对挑战,该公司组织技术人员联合厂家潜心钻研工作面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多种自动跟机程序和记忆截割模型,不断优化大倾角条件下的自动跟机拉架动作,制定破碎顶板状态下的自动跟机方案。
为防止刮板机上蹿下滑,该公司通过实时监测每台支架的右侧护伸出位移量来宏观把控各段煤层的倾角变化,并以底座倾角传感器数据来辅助验证;采用视频分析系统根据推移装置和槽帮的夹角大小来判断刮板机的上蹿下滑趋势,及时预测预报,提前调整自动跟机工艺参数。如今,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综合自动化率已达99.85%。
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后,放煤工苏占礼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过去要人工操作按钮和扳手放煤,两个人操作5台支架,上下来回跑都跟不上支架的推进速度,一个班下来腰酸背痛,胳膊根本抬不起来。如今好了,实现自动放煤,我只需要在一旁巡检即可。”
据张国青介绍,目前,该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由10人减至5人,按照3刀3放的工作任务统计,职工在工作面的穿行减少45人次、操作设备频率降低95%。
综采队维修班班长霍美在支架间忙碌着。“工作面已经推进了1720米,还没有更换过主机设备。”谈到取得出色业绩的秘诀,霍美表示,“设备三分用七分养,认真细致排查隐患,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出了故障再去处置更重要。现在工作面传感器多、维护量大,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智能化发展。”(刘冰 臧贻敏 白建兵)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