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从“因矿而生”到“因矿重生”,典型案例深刻诠释了矿区生态修复在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赋能乡村振兴、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带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和显著效益,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发展范式,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小编整理了10个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快来看看吧
1.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

本项目是“十三五”生态领域首个央企牵头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组织实施,联合中科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20家单位,雁宝能源宝日希勒矿区作为研究示范基地,首次量化揭示了煤电基地开发生态影响累积效应,研发并创建了露天开采生态减损型采—排—复一体化与水—土—植被一体化修复技术体系,建成露天矿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面积10394亩,植被覆盖度提高了37.96%,废迹地治理率达100%,建成露天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系统,储水容量122万立方米,地面水库储水容量21立方米,实现了矿坑水“冬储夏用”。项目研究成果获2021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东北〔2009〕588号)文件,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被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2010年9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了该项目,资金2.8亿元,分为三期。该项目完成采空区治理面积50亩,矿山环境治理面积22030亩,建设完成2处地下水水源地,为鹰手营子矿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煤矿采空区场地的稳定性分析采用数值仿真技术,成功分析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并出版专著《煤矿老采空区勘查设计实践与稳定性评价方法》,该种方法适用于煤矿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

注浆治理照片
3.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滏水服务中心二矿矸石山一期治理工程

二矿矸石山已存有数十年,污染物严重破坏周边环境。本次矸石山治理采用的无土快速生态修复技术,已彻底改变污染环境,而非传统的覆土绿化。技术核心是通过降低煤矸石表面已经氧化形成的毒害物质,切断矸石中污染物的化学氧化与生物催化氧化途径,利用高等植物—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进行联合控制,通过地表先锋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作为煤矸石浅表层及深层微生物的持续碳源,使得煤矸石污染的综合生态控制效果,可达到数年免维护。该技术的创新点主要为:无需覆土;可快速实现3个月见绿,6个月见林;山体绿化的同时,消除了污染物,将矸石山变废为宝;无需后期人工维护。目前已获得河北省煤炭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4.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官地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

本项目位于西山煤电官地矿片区,涉及高家河200码矸石堆场(A区、B区、C区、D区)以及连通4座矸石堆场的排矸路,整个项目区堆矸量约1800万吨,总治理面积约50万平方米,项目涉及灭火防火、山体整形、拦挡支护、排水导流、供水灌溉、道路工程、生态修复以及景观再造8大分项工程。总投资11185.51万元。该项目在矸石山火情诊断、动态灭火、生态修复工艺及理念上均有重大创新,通过项目的实施,已累计授权矸石山综合治理专利技术10项,为同类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5.天山区“树上山”燕南裸露荒山绿化项目

天山区“树上山”燕南裸露荒山绿化项目,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在智能化灌溉中探索研究的滴灌管道高压鞍座连接施工方法,被主要用于灌溉主管道的连接,该方法连接牢固,安装方便,抗压能力强,耐腐蚀,抗氧化,后期维护成本低,配件寿命可达10年以上,同时替代了三通管件热熔连接的原始方法,大幅提升了智能化灌溉技术的推进应用。
6.延庆赛区场馆配套基础设施景观生态修复工程

延庆赛区A部分场馆配套基础设施景观生态修复工程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海陀山地,建设总规模约为15.6万平米,作业区长度约5公里,实际施工面积约11万平米,山体地形条件复杂。该项目是对冬奥会延庆赛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山体及植被破坏的生态修复工程。
7.矿坑生态修复利用工程—冰雪世界项目

矿坑生态修复利用工程—冰雪世界项目位于长沙市坪塘镇,项目以历经50年开采而形成的百米深废矿坑为依托进行建造,是目前世界唯一在废弃矿坑内建造的大型冰雪游乐项目,同时也是世界首个矿坑遗址重生为主题乐园的大胆构想和尝试,该工程采用地景式设计手法,将建筑隐藏于地平线以下与矿坑融为一体,建造过程攻克了喀斯特地质环境重载、大跨建筑的建造难题,研发了裸露岩壁绿色生态修复技术,完美修复遗留废弃矿坑这个巨大疤痕,带动周边产业的蓬勃发展。项目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杰出工程大奖。
8.镇雄县坡头镇海塘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

采用“防渗风险管控+绿色生态恢复”方式进行原位封存后生态修复,是云南省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具体行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九大攻坚行动”清单项目之一。提出 “防渗风险管控”的设计理念,采取 “环境调查岩土勘察+风险评估+原位固化处置”的技术措施,最终实施绿色生态修复的模式。成果推广至附近三乡镇七个处置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
9.广元市朝天区关口煤矿矿井涌水治理试点项目

关口煤矿矿井涌水治理试点项目为全国首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如何实现对酸性矿井涌水进行经济、有效、可持续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本项目遵循系统控制、经济有效、循序渐进的治理三原则,采取清污分流、减少补给,矿井封隔、抑制氧化,风险管控、降低影响,跟踪监测、产研结合四项治理措施,提出了关口酸性矿井涌水封隔回填、风险管控治理模式,实现了矿井封隔回填后,污染源得到控制,治理的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10.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工程

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工程,位于南京市汤山度假区,总占地面积345公顷,原场地内孔山、泥潭、太明湖三大露天矿场,2018年被列入南京市260个关闭露采矿山名单,是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首个试点工程。以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为契机,创新采用矿坑生态修复、江苏精品园林创新表达、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技术,打造集园林园艺展示、休闲体验、度假康养和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了矿山治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工程形成专利34项(发明13项),获省级工法11项。
来源:中国煤炭报
2025年版《煤矿安全规程》开启订购啦!

售后服务联系方式:
联系人:蔺老师
联系电话:010-64464427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