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金双根:让科研成果更好对接现实需求

2025-03-06 16:52:22    来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16531336285461023_9.jpg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金双根

今年是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金双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年。

当被问及近年来最深刻的履职感受时,金双根稍加思索,给出了回答:科技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核心力量。

“无论是保障能源安全,还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都能带来根本性改变。”金双根说。

用科技创新解决现实问题

金双根深耕测绘遥感科学和技术领域已30年。

2023年8月,作为首席科学家和总设计师,金双根带领团队研制的“河南理工一号”卫星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金双根提出,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智能观测技术,如“河南理工一号”卫星等,提升灾害监测能力,为煤矿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时支撑。该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

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金双根深刻体会到,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我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关机构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2.7%,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在金双根看来,让科研成果更好对接现实需求,是用科技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一步。

金双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某高校研发的煤岩界面智能识别系统在实验室的识别率达95%。但在井下工业试验中,因粉尘干扰,识别率骤降至68%。后经校企联合攻关,引入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最终,识别率提升至91%。

“这说明,我们必须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发展痛点开展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金双根说。

为此,金双根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需求前移,建立“企业总工驻校”制度。例如,河南理工大学与河南能源集团共建河南省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立项。

二是加强中试平台建设。比如,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矿山装备试验井,可1∶1模拟井下环境,大大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周期。

三是建立技术经理人制度。例如,山东能源集团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由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负责技术评估、专利布局和商业谈判,促成多项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高校角色重构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高校如何完善创新模式、更好对接现实需求?

金双根表示,可以通过学科集群建设,打造“智能采矿+大数据+机械工程”跨学科团队,开发数字孪生矿井系统;实行知识产权转化成果分配改革,比如按照“三三四制”(研发团队30%、学校30%、转化机构40%)进行转化成果分配;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开设“智能矿山订单班”等,课程体系由高校教授与企业首席技术官(CTO)共同设计。

2018年,河南理工大学成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双聘双考”制度:教师科研成果须通过企业应用考核方可参评职称,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可获高校兼职教授资格。

自成立以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多家煤炭企业进行技术对接,针对瓦斯防治、巷道支护、水害防治等提供解决方案。

如今,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瓦斯治理、通风理论与技术、火灾防治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的高耸构筑物采动保护技术体系成功助力高压线铁塔等设施下安全采煤。

构建多维度激励机制

金双根表示,除了实现高校角色重构,还需构建多维度的激励机制。

在政策层面,金双根建议设立“卡脖子”技术转化引导基金,如智能采煤机核心液压件专项基金等;推动“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保留编制3年”政策落地,提升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尽职免责”边界,解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不敢转”问题。

在行业层面,金双根建议制定煤炭科技成果成熟度评价标准;搭建统一的云平台,汇聚全国各家重点实验室设备资源,形成资源合力;设立行业级煤炭科研成果转化奖,获奖者直接纳入国家人才计划。

在企业层面,金双根建议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如山东能源集团2000万元悬赏冲击地压预警技术等项目;建立“成果转化积分制”,积分可兑换股权激励或用于职称评审;设立创新容错基金,允许20%研发经费用于探索性研究等。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推动煤矿机器人应用,通过“场景开放+首台(套)补贴”,带动相关技术转化率提升35%。金双根表示,这种“场景驱动型”转化模式,值得在矿山智能化领域推广。

金双根表示,未来,煤炭行业可建立“需求画像—技术匹配—工程验证—商业推广”四阶段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井下特殊工况的适应性技术研发。(陶冉)

来源:中国煤炭报

[责任编辑:赵远航]
关于我们
中安传媒・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官方网站。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宣传平台,是各地、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舆论监督平台,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平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安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龙宇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464483
传真:010-64464483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话安全

安全猫APP下载

安全猫APP下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2层   邮编:100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644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496号

Copyright © zacm.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901号-1